
郭艳,外国语学院学生,党员,华夏译坊队员,曾担任商务英语1212班的学长班主任,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 所获荣誉 ★

2019—2020
笛萧协会新生乐器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五四”表彰中,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
第26届湖北省翻译大赛笔译初赛“三等奖”
2019-2020学年中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2020—2021
第26届湖北省翻译大赛笔译决赛“二等奖”
外国语学院中荣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第27届湖北省翻译大赛笔译初赛“三等奖”
外国语学院“青囊相授”评为“优秀小讲师标兵”
“五.四”表彰中,被评为“优秀青年志愿者”
在华夏译坊表现优异被评为“优秀译员”
第六届自然嘉年华武汉站活动“优秀志愿者”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荣获B类“二等奖”
2021—2022
在华夏译坊表现优异,被评为“优秀译员”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产学研学生“先进个人”称号
第28届湖北省翻译大赛口译决赛“二等奖”
第四届 “BETT全国商务英语翻译大赛”初赛本科组笔译赛中荣获“三等奖”
外国语学院首届简历制作大赛中获“优秀简历”
“华夏杯”英语写作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华夏杯”英语系列大赛AI朗读大赛中获“三等奖”
在外国语学院中荣获“优秀三好学生”称号
外国语学院“青囊相授”评为“优秀小讲师标兵”
国家奖学金
▼▽▼▽
“你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翻译!”自大学起,要坚定走翻译这条路的想法已经在郭艳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因着这份热爱,学校每一个跟翻译有关的活动或者赛事,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四年时光里,这个热爱翻译的女孩儿,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在多个重量级学科类竞赛中闪闪发光,甚至走上了2022年国家奖学金的领奖台。
以考促学,让自律成为习惯


郭艳始终牢记导师班主任在她进入大学时给她的建议——以考促学。大一刚进校时,恰逢第26届湖北省翻译大赛报名之际,导师班主任黄泽云鼓励班级同学积极参加。郭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了,没想到一举斩获初赛奖项,进入复赛后也获奖了。这份“意外”的荣誉极大地给她带来信心,也开启了她与各类学科竞赛的机缘。
写作大赛、翻译大赛、朗读大赛……她的整个大学生涯都在与各类学科竞赛为伴。为了将有限的时间利用最大化,她养成了凡事都制定计划的习惯,“我始终坚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年初列好年度任务清单,并分配到每个月、每周、每天乃至每个小时,然后进行及时复盘。”

郭艳的计划本
郭艳的计划本上,密密麻麻又条理清晰地写满了每天精确到小时的安排。“让自律成为习惯”是郭艳不断追求的目标。
在周密的时间安排下,郭艳多次参加省级、校级、院级学科竞赛,曾连续三年获得湖北省翻译大赛奖项。四年大学时光里,她获得大大小小的学科竞赛奖项多达十余项。
保持热爱,在多重责任中磨练
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不言而喻,但综合能力的提升,仅靠课本知识远远不够。华夏译坊队员、学长班主任,青协副会长……多重身份里,也有她一丝不苟忙碌的身影。

郭艳担任外教助教

郭艳在华夏译坊表现优异,被评为“优秀译员”
郭艳热爱翻译,于是在大二时,通过努力成功加入了教师科研项目一华夏译坊及语言培训工作室。作为华夏译坊队员,她总是能够及时准确地完成老师交办的任务。除了既定任务,她还负责译坊沙龙活动的通知与宣传。随着能力的不断提升,大三时的她有幸担任外教助理,充当外籍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学与沟通的桥梁,协助外教顺利完成教师口语培训课程。

郭艳给同学辅导作业

身为学班的郭艳给新生开展安全教育
郭艳大三时的另一个身份——商务英语1212班的学长班主任,同样让她倾注了很多热情和精力。作为“过来人”,她深知新生刚进入大学的憧憬和彷徨。“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伞”,所以她一有时间就会与学弟学妹们谈心、交流,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积极引导。
她尤其重视班风学风建设。在职期间,她每天早早地来到教室,与商务英语1212班新生共同上早自习,以身作则,给学弟学妹们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除了耐心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她也经常通过自身经历,向学弟学妹们宣传学科竞赛以及校园活动,鼓励大家注重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升,踊跃参加到集体活动中来。令她欣慰的是,学弟学妹们没辜负她的期盼,在“华夏杯”英语赛事和国际人才英语比赛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那一次在获奖荧幕上看到了我班级学生的姓名,比我自己获奖还要骄傲!”郭艳兴奋地回忆道。
▼
“因为需要,所以我在。”品学兼优的郭艳还是一名尽职友善的志愿者。她怀着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大一便加入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参与各项志愿服务。那次走进武汉市洪山区汽发社区养老院的经历让她至今难忘,也为她后来积极投身各种志愿活动打下了基础。

郭艳和青协的同学参加志愿活动

郭艳和青协的同学们走进敬老院
还记得那天有点冷,她和一群红衣志愿者拎着为社区老人准备的过冬物品,陪老人们唠嗑。“有个奶奶对我很亲切,从我到她身边就一直握着我的手,说她的孙女和我一般大,那天我们聊了很多很多。从她的字里行间,我体会到了老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陪伴的渴望;而从她一直没有放下的握住我的手,我感受到了我们志愿者存在的意义”。
人们在一次又一次活动中相互送出爱,让郭艳更加坚定不移地服务于志愿活动。大二的时候,郭艳成功当选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循着前人的步伐,用自己的经验帮助新会员克服障碍,传递正能量与温暖。
▼



郭艳参加各种晚会演出的照片

在生活中,郭艳兴趣爱好广泛。她尤其喜欢陶笛,于是一进大学就参加了笛箫协会。大一时,她参演了硂时代的迎新晚会,大二时,她参演了智能制造学院的晚会。“生活不仅仅只有工作和学习,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等待着我们去寻觅。”有空的时候她也会与朋友相约去逛街散心,或者去东湖骑行、爬山、看日出等。
纵然缓慢,驰而不息

每一个人在特定的阶段都会有一段异常难熬的时光,郭艳也不例外。大三上学期,时间表已经被学习和学长班主任的工作填满的郭艳,需要在2个月的时间里,准备七到九场考试,包括一系列资格证考试和学科竞赛。“那时候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吃不下饭,到寝室倒头就睡。”
当铺天盖地压力席卷而来,父母、师长、朋友及时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让坚韧的她产生出一种内驱力。“我的父母并非传统看重成绩的父母,他们从不会去给我施加压力,而是采取鼓励式教育,为我营造正向的积极暗示的成长环境。我的老师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具有独特的见解,更能在教学中循循善诱,为我提供想象的空间,将我带入到问题中独立思考。而我的朋友们永远会在我最需要的时候,陪伴我渡过。”郭艳满怀感激地说。
除了得到身边人的支持,内在的自我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所有的压力,都是因为你太想要了;一个人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你太较真了”。一次很重要的考试,郭艳认真准备了两个月,但考试期间还是出现了意外,她甚至连基本的专业名词都写错了。复盘和自我反思后,她坦然地接受了事实并准备从头开始。正当她调整好心态和方法为下一次考试准备时,却意外发现自己通过了考试,虽然仅仅是过线,“我把自己能准备的一切都认真准备了,结果是什么其实都是次要的。我在喜欢的事情上付出时间和汗水的这段经历才是我所看重的。”
决定考研,便是一往直前
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注脚。面对困境,也各有各的选择。“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选择;“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选择;当然,郭艳选择了带起拳套,奋力搏击。在面对新的人生阶段的困境,她选择了考研。

考研自习室外的星光
问及为什么选择考研时,郭艳答到,“我很幸运,拥有几位专业知识渊博、为人和善敬业的老师,他们不仅在学业成长上铸就了我,更是那种人格魅力深深吸引着我。我也想去更高的地方看看,多读写书,多走点路,成为更好的人。”随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郭艳看的书越多,学得越多,越学越觉得自己知识贫乏,在这个浩瀚的文化知识体系中越来越微不足道。“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一个过程,无论什么年纪,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会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才会愈加开阔眼界,也才能更有底气,面对未知的坎坷荆棘。”

在考研道路上,在专业知识上需要过关斩将是基础的。整个学年,从决定考研的那一刻,她便一步一个脚印,安静踏实地学习。考研也是对心路的磨炼。某次郭艳在图书馆冲刺背诵专业课时,眼泪毫无征兆夺眶而出。一路走过的崎岖路途,难以言喻的情绪在那一刻隐忍地爆发了。在她看来,高效的学习比低效的自我感动式地熬时间更加重要,考研是辛苦的,但考研的过程不应该是折磨的,应当学会苦中作乐。心有所向,且挨过腊月寒冬,雪尽后再看春花。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远,走下去,定能到达。这是郭艳的座右铭。十二月的研究生考试即将来临,愿这位勇敢自律的女孩一战成硕,前路漫漫亦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