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由我校主办、武汉超星数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教学新生态民办高校专题研讨会”在敏行楼2-201召开。本次研讨会聚焦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吸引了来自武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及教育工作者参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教学改革路径。


副校长丁成忠在致辞中提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进步,高等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民办高校应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借助“数智融合”的力量,重塑教学生态,推动教育教学质量迈向新台阶。他强调,智慧教学不仅是技术手段的更新,更是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需要各高校加强合作,共同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教育创新模式。

在分享环节,五位专家从多维度分享了前沿理念与实践案例。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教务处、科技处处长,公共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吴茜以“破立结合,以新提质——艺科融合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为题,探讨了艺术与科技交叉融合在人才培养中的创新路径。她提出,通过跨学科项目实践和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培养出具备复合型能力的人才,为艺术与科技融合领域注入新活力。

湖北超星智慧课程事业部总监、超星产业学院院长魏涛详细阐述了“启明星专业建设平台”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应用。他通过实例展示了数据驱动如何助力专业设置的灵活调整与教学资源的精确匹配,为高校专业建设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支持。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工创中心副主任唐飞聚焦“知识图谱赋能智慧课程建设与课程达成度分析”,详细讲解了知识图谱技术在课程设计、教学评价和学情诊断中的实践案例。他指出,知识图谱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教学评价的精准性,为智慧课程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我校教授、十佳教师王晶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智慧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的主题,深入探讨了AI技术在智能教案自动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她强调,只有当“技术赋能”与“教学逻辑”实现深度融合时,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最大价值。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新工科研究中心主任、湖北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执行院长、湖北省农机院院长张道德以“数智赋能新工科建设探索实践”为题作分享。他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智能工程实训系统等工具,阐释了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新工科课程升级与产教协同创新,为培养未来产业亟需的工程人才提供支撑。

本次研讨会通过理论研讨与实践案例结合的多元形式,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提供了创新思路。与会院校代表表示,将积极推进会议成果转化,加快构建智能时代教学评一体化生态体系,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教务部部长杨易在总结中指出,此次研讨会不仅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各高校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探索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学校将携手高校与企业,共同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并定期组织专项研讨会及师资培训,为民办高校智慧教育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